今天给各位分享高贵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贵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贵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

2、【小Lin说】金融圈鄙视链顶端的对冲基金到底是干什么的?你适合做对冲基金么?

3、对冲基金是什么?理解的好模糊,有没有大佬科普一下?

  来源:雪球App,作者: 美国消费LOF,(https://xueqiu.com/8714373478/120396338)   有时候,尽管我们对一些名词耳熟,但往往却无法能详,就像对冲基金,许多专业的金融人士都无法说个所以然出来。   随着人们对于投资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基金也逐渐被普通老百姓所了解。   坤鹏论曾说过,只要涉及到玩钱,人类的脑洞总是非常大开。   特别是像基金这样的,大部分以收管理费为主,也就是说,不管客户赚不赚钱,管理费照收,甚至钱交进去收回来还得给买路钱------申购费和赎回费。   这等旱涝保收的买卖自然越多人参与才越赚钱,于是金融人士的聪明才智大放异彩,想方设法变幻着花样来,就是为了总有一款适合你,请君入瓮。   所以,在基金的发展历史中,也诞生出来不少奇异的衍生物和旁支,比如:ETF、LOF、FOF、QDII等,其中最为怪异的当属对冲基金。   有时候,尽管我们对一些名词耳熟,但往往却无法能详,就像对冲基金,许多专业的金融人士都无法说个所以然出来。   所以,坤鹏论决定就来专门聊聊它。   百度百科中有专门对冲基金的词条,但坤鹏论还是比较喜欢AQR对冲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克里夫 ·阿斯尼斯给出的定义:   对冲基金是投资手段相对不受约束的投资机构。它们受到的监管相对较少,收取高昂的费用,并在你想要回自己的钱时不一定会给你,它们也不会告诉你他们在做什么。它们被认为是只赚不赔的,如果某只对冲基金没做到,它的投资者就会赎回自己的投资转投那些在赚钱的基金。每隔三四年,它们就会掀起一场以前可能百年才一遇 的“洪灾”。它们通常为瑞士日内瓦或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富人服务 。   这个定义很幽默,恰恰是因为它真实,至少比大多数对冲基金经理愿意承认的要真实。   正是因为对冲基金如此特殊而复杂,才一直没有关于它的绝对精确的定义,大多数定义都集中在对冲基金的结构和收费方式上,而不是投资布局上。   在美国,对冲基金是被归类到私募基金之下,它的另一个兄弟是私募股权基金。   毋庸置疑,对冲基金是只对富人开放的私人共同基金,最小投资额最早是必须达到10万美元,如今大部分需要100万美元起。   美国联邦法律通常禁止公共共同基金从事保证金交易,或者卖空股票,因此对冲基金的投资杠杆是有限的,虽然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它可以获得大幅增长,但市场状况不佳的时候,就只能硬撑。   但对冲基金不是公共基金,也不是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从不对公众宣传或发行,它实际上是合伙投资。   在20世纪60年代,对冲基金开始大发展,它完全不受制约投资公司的联邦法律的束缚。   它可以像个人投资者一样不断举债投资和卖空股票,不论市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一搏,既冒最大的风险也制造最大的获利机会。   从某些方面看,它与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投资联合非常相像,比如:投资门槛、收费规则等。   因此,有人说,对冲基金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牛市时期,那时候盛行一种被称为“资产池”的投机工具,同样只对富人开放,也有最小的投资额要求,当时,一些富人和名人,包括:沃尔特·P·克莱斯勒、查尔斯·M·施瓦布、约翰·拉斯科布、珀西·洛克菲勒、赫伯特·贝阿德·斯沃普等,都会凑上几百万美元,交给股市的某个技术师,以一定的佣金或比例提成,让他通过市场操纵,以相对弱小和无知的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在几天或几周内返还他们一定的利润。   而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就曾搞过一个叫格雷厄姆–纽曼的基金(Graham-Newman partnership),该基金以合伙公司的形式运营,其中有一位普通合伙人(GP),需要负责管理工作并且从利润中取得一定比例的分红;还有多位有限合伙人(LP),他们进行资本投入但是在基金运作方面并没有话语权。   后来,25岁的巴菲特因为格雷厄姆宣布退休,觉得自己也不需要再滞留纽约,毅然返回家乡,并照猫画虎地搞了一家投资合伙公司——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设立基金,他亲自出马担任基金经理人,而他的合伙人则主要是几位亲朋好友。   要当巴菲特的投资人并不容易,他开出的条件很苛刻,投资人在一年中,只能投资或撤资一次,且巴菲特不公开投资去处,以便将外界的干扰减至最低,而他所收取的费用则视投资表现而定,如果基金表现不好,投资人不必支付任何费用。   2006年,巴菲特在一封致《美国金融博物馆》杂志的信中宣称,格雷厄姆–纽曼的基金是其所知最早的对冲基金。   但是,坤鹏论认为,尽管有大师巴菲特的背书,但上面这种投资联合与后来的对冲基金还是有着不少区别,较真的话,并不能算是对冲基金的鼻祖。   对冲基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1949年,也就是战后美国无与伦比的长期繁荣开始的时候。   对冲基金的鼻祖叫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他是个半路出家的金融天才。   琼斯在搞基金前是一位非常腼腆、富有学者风范的记者,学的是社会学,喜欢做善事,他生于澳大利亚,父母是驻澳的美国人,192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30年代在柏林为外交部工作,40年代成为《生活》的撰稿人。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琼斯有了在股市赚钱的想法,于是他先是说服了几位朋友为其投资,在敲定投资款后,1949年,他离开《生活》,成立了A·W·琼斯公司,这是一家私人投资公司,起始资本10万美元,琼斯出资4万美元,其余的6万美元则为朋友出资。   琼斯的想法是采取传统的投机方式用保证金交易,买入股票的同时卖空股票,实现他心目中的保守目标:在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增加投资者的利润。   他这种操作方式被称为“对冲基金”的原因是,他所做的卖空交易(至少在理论上)是用来保护在市场上涨这一预期上下的注。   后来,琼斯坚持认为,他所发明的投资方式被称为“对冲基金”在语法上不规范,“我最初的想法,也是正确的想法,是‘对冲的基金’。”他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对朋友说。但是,这一不规范的说法早已既成事实,被固定沿用下来。   后来,从其目的和操作手法上,人们又将对冲基金称为避险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   琼斯还设计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在买入股票的同时用卖空交易进行对冲,应该说,他的公式相当成功,让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实现了迅速的增长。   琼斯抽取投资利润的20%,这个要价相当高,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盈利,则不收取任何报酬。   年复一年下来,琼斯的基金总能从交易中盈利,甚至由于能够卖空,在像1962年那样的股灾中依然保持不败战绩,能够获利。   1965年,当琼斯的名字和对冲基金这一名词,在经过了长期小心的私密保护之后,被媒体报道,并为其定名为对冲基金,自此正式进入到了华尔街的通用词汇,而他的基金成绩斐然,5年增长率为325%,10年增长率则为这一数字的两倍还多。   10年间,他的合伙人的投资几乎增长为原来的6倍,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才勉强翻番。   琼斯基金的平均个人投资上升近50万美元,他的合伙人,自然已经成为富人或准富人,毫无例外地都比原来富有多了。   专有性和保密性从一开始就对对冲基金非常重要,和老的投资联合一样,在对冲基金,尤其是琼斯的对冲基金里,基金成员就像一个高级俱乐部的会员,成为一名会员既能确保一个人的财富,又能显现出他的精明,在那个时候,如果你有幸成为其会员,在圈子里朋友间,那是相当有面儿的事,基本就是一种高贵、富有的身份象征。   于是,崇尚财富和地位的人们纷纷请求加入,需求一下子变得旺盛,当琼斯的基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后,一个竞争的对冲基金产业也就开始出现。   首先站到琼斯对立面的是他公司的老员工及合伙人,他们创办了城市联合基金和费尔菲尔德基金等对冲基金。   和声势浩大的公共共同基金相比,1965年的对冲基金是旁门左道,但它却是神秘感、专有权和特权在华尔街最后的堡垒,它是新的特快列车中的豪华专列。   对冲基金秉承着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原则,不显山露水,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有了钱后,到处宣扬,基本就是自寻麻烦的节奏。   就像对冲基金,它聚集了巨额的私人资本,却不需要在公开报告中披露经营状况,这就很容易让有关部门产生“兴趣”,会自然而然地琢磨,对冲基金有没有存在内部信息,操纵市场,损害其他小投资者利益,从而谋取利润呢?   相信,琼斯们并不敢直面应答。   所以,对冲基金还有个江湖外号:坏孩子!   讲完了对冲基金的历史,相信老铁们对它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概念,但如果想更加深刻地搞清楚,坤鹏论认为也许将对冲基金的主要特征与普通多共同基金进行比较研究,才是了解对冲基金基本情况的最好方法。正好最近看了一本书,其中就有两者的对比,非常专业到位:   1.对市场方向的依赖。   由于做多的比例将近100%,因此共同基金的业绩几乎完全依赖于市场方向,也就是你好他也好,你不好他也跟着倒霉。   对于共同基金来说,基金经理投资决策的影响力与市场方向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相反,许多对冲基金更加依赖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而非市场的方向。即使有些对冲基金与市场方向显著相关,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决策仍然在业绩表现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就是说,对冲基金对操作人的要求那是相当相当的高。   2.静态敞口与动态敞口。   与共同基金持有静态100%多头敞口不同,许多对冲基金会根据基金经理对目前交易机会的感知以及对未来市场趋势的判断,动态调整敞口。   敞口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的部分以及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它是金融风险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与金融风险并不等同。敞口大的金融资产,风险未必很高。   3.同质化还是多元化。   共同基金基本都是对长期股权或长期债券进行投资(或者两者的组合),具有高度的同质化,而且相当不靠谱。   而对冲基金投资策略涵盖广泛,通过组合使用做空和杠杆以及投资广泛的金融工具,对冲基金趋于多样化,而且策略相对繁多。   4.有能力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共同基金投资组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几乎所有共同基金要么与股票市场高度相关,要么与债券市场高度相关。   相比之下,丰富的投资策略使得对冲基金建立一个显著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就容易得多。   并且,正因为这种投资组合的多元化,使期收益相对有保障,所以对冲基金的资金回撤要比共同基金的小。   5.做空。   做空是大多数对冲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引入意味着对冲基金经理的成功不再是必然依赖于市场上涨。赚取回报的过程中,选股对于股票对冲基金,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小净敞口的基金,要比它在多头共同基金的影响重要得多,这类共同基金更多的是受市场方向的影响。   对冲基金的净敞口范围可以从重多头到重空头,或者两者之间任意值。这样,一些基金经理会将净敞口维持在一个与他们手法(例如:净多头、市场中性、空头偏好)相一致的适当范围;另外一些基金经理则会随着时间推移,在一个较宽范围内动态调整他们的净敞口,调整的范围取决于他们对市场交易活跃度的看法, 以及对个股交易时机的判断。   6.杠杆。   对冲基金普遍使用杠杆作为一种工具,以弥补做空导致的净敞口减少、收益偏低的不足。   比如,当一个市场中性基金的回报被其几乎为零的市场敞口限制住时,杠杆可以作为一种补偿工具提高回报收益。事实上,一个市场中性基金,在波动率为1/4的市场中使用3倍杠杆,其波动率仍低于市场波动。   7.相对收益目标与绝对收益目标。   共同基金通常有一个需要跑赢基准指数(如)的相对收益目标。一个共同基金在基准指数下跌23%的时候只下跌20%,都能被称为“表现卓越”。相比之下, 对冲基金往往有一个绝对收益目标——不管市场表现如何都需要达到的正收益。这样,对冲基金经理不能把损失怪罪到市场下跌的头上,因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做空从下跌的市场中获利。   小知识   2018年,对冲基金相当不好   根据对冲基金研究机构Eurekahedge的数据显示,2018年,对冲基金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一年。投资者赎回加上业绩损失,全球对冲基金行业的整体管理资产下跌了4.3%。   Eurekahedge的报告称,全球对冲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已降至2.36万亿美元。仅2018年11月的业绩亏损就达到了52亿美元,净资产流出120亿美元。当年1月至10月间的业绩亏损为425亿美元,投资者净赎回286亿美元,10月和2月都出现了重大的全球抛售。   8.基金经理。   一位共同基金经理,如果创建了一个跑赢大盘的投资组合,可能因为带动整只基金大幅度跑赢大盘而获得少量奖金,但如果是落后大盘差不多的幅度,则有可能会被炒鱿鱼,所以共同基金经理都不会去自找麻烦,而是安心地发展客户、收取管理费。   相比之下,对冲基金经理因为基于绩效费的激励机制,有强烈的动机去做到更好。   此外,许多对冲基金经理会把自己资产的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他们的基金中,从而进一步调整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收益。   无疑在对冲基金中担当基金经理要比在共同基金中更刺激,所以最好的基金经理通常在对冲基金而不是共同基金中。   9.最低投资额度。   一般来讲,对冲基金要求的最低投资额度比较高,通常在100万美元以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于对冲基金唯一的可行方式是投资于对冲母基金,这种基金通常具有较低的最低投资额度门槛,从而使得投资者有机会投资于对冲基金经理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10.投资者要求。   共同基金一般是公开申购。对冲基金开放给美国投资者的申购模式则是,有限合伙制的只开放给受信投资者(100万美元净资本或过去两年有20万美元年收入)或者合格投资者(500万美元净资本)。   对冲基金接受最多99位受信投资者投资,对于要求更严格的合格投资者,人数则可放宽至499人。   11.流动性。   共同基金的投资可以每天赎回,对冲基金的流动性则小得多,赎回有许多限制和门槛,比如:   赎回频率。大多数对冲基金赎回频率要求在每月一次到每年一次之间,一些对冲基金甚至限制赎回频率为多年一次。   赎回通知。大多数对冲基金要求投资者提前30~90天通知基金后方可赎回。   锁定。许多对冲基金会强制规定一个锁定期,投资者在投资后一段固定时间(例如一年或两年)不能赎回资金,除非缴纳大笔提前赎回罚金。   门协议。对冲基金在面临大量的赎回时可以实施门协议来限制所有投资者在一个赎回期内能赎回的最高额度。   如果投资者的赎回总额达到了一定阀值(例如10%),那么投资者将只会获得他们赎回额度的相应比例,其余部分将会推迟到之后的赎回期发放。所以如果实施门协议,投资者花两三年赎回全部投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侧袋账户。针对一些流动性较差,暂时无法以合适的价格进行清算的资产时,基金经理会把这部分资产放入一个叫作侧袋账户的地方。如果引入这项机制,要赎回资产的投资者只能暂时赎回不在侧袋账户的资产。基金经理要完全清仓侧袋账户的资产,花上几年时间也不算罕见。   那么,中国有没有对冲基金?   有的,但鱼龙混杂,做的好的很低调,做的不好的到处叫。   据说2012年是中国对冲基金元年,如今,是个私募都敢号称自己是对冲基金,这样算下来应该有几千家,但其中大部分是搞量化的。   目前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是桥水联合基金,它成立于1975年,目前管理资金量达16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   同时,桥水基金也是全球最赚钱的私募基金,截至2015年年底,桥水联合基金累计盈利450亿美元(约3000亿人民币),超越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全球范围内最赚钱的基金。而其创始人雷·达里奥则被誉为美国对冲基金教父。   2018年,桥水基金成功拿下国内私募牌照,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3家资管巨头已经拿到国内私募牌照,其中有10家已经在境内发行产品,为中国相关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   来源:坤鹏论   $恒瑞医药(SH600276)$ $格力电器(SZ000651)$ $顺灏股份(SZ002565)$   @今日话题@蛋卷基金@TLS美股研究 @秃鹫投资 @阳自东来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陈达美股投资@bigfatcat@weike369@上善山水@认知狗@实况神圣@三宝同学@Stevevai1983@Takun@不翻倍我不走@梅花朵朵-@价值盯风险@魔都林阿姨@大彤哥跑跳碰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在民间,金融圈有一条“鄙视链”,站在金融圈鄙视链顶端的当属对冲基金。当然不是所有的对冲基金都是摇钱树,有些基金收着高昂的费用,业绩却还跑不过股票大盘,每年倒闭的对冲基金和被炒鱿鱼的人也比比皆是。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冲基金是大多数金融从业者向往的地方,因为不仅能够与最优秀的人共事,还有机会三十岁就退休躺在沙滩上。   今天,Lindsay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对冲基金是怎么赚钱的?拥有什么样的技能才能做对冲基金呢?   基金,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   我们在银行随处可见的理财广告,在淘宝下单时使用的余额宝,还有保险推销员口中的各种“花式”保本理财产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基金。   那“对冲基金”可以简单直接地理解为“对冲了”的基金么?非也非也。此“对冲”并非彼“对冲 (Hedge)”也!确实,这个翻译给大家的理解带来了误区,如果望文生义,以为对冲基金因为对冲所以风险更小,那就大错特错了!   对冲基金,其实就是基金经理(Portfolio Manager)通过N种投资方式和策略(具体形式和基本策略分类我们会在下文展开来说)来为基金投资人获取收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冲基金相比于基金界其他产品(例如共同基金 Mutual Funds),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冲基金受美国证监会SEC的监管相对较宽松,少了很多Regulatory Requirements,因此可以使用更多高风险的策略,比如高杠杆衍生品,交易的产品不受地区影响,核心就是更高的收益。   有钱人,以及非常非常有钱的人!   因为风险较高,所以对Hedge Funds的投资者也有相应的要求,必须是Accredited Investors,具体要求比较复杂,大家就理解成是非常有经验、有风险承担能力的大佬就好,所以对冲基金对一般普通民众是不开放的。   我们首先得了解对冲基金的收入模式。一般来讲,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管理资产的费用,一般在1-2%,比如大佬买了100块钱的基金,要交1-2块钱的管理费;第二部分是投资收益的提成,一般在10-20%,比如大佬的100块钱获得了10%的收益,就是10块钱,那Hedge Funds就可以再拿1-2块钱。这种收入模式对基金经理有很强的激励,投资收益越高,分成也就越丰厚。   一般的底薪见下表,年终奖(Bonus)根据公司、职位和个人表现差别会非常大:   诱惑的高薪背后,辛勤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资机会稍纵即逝,所以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研究、做决策并实施交易策略。Hedge Funds里面投资类的职位一周会工作45~65个小时。   快速学习的能力   面对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每天遇到的情况、问题和挑战都不一样。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出研究结果,要执行,要出业绩,就必须快速学习,快速做出判断。   抗压能力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场波动大、你的仓位不对,或者风险没对冲掉市场就往反方向跑,一天亏几个Million也是常有的事。面对这飞来横祸,你要问清楚自己,这是不是你能承担的,有没有勇气和心态去面对。   Technical专业知识   想做这个高大上的瓷器活,手里必须要有的,就是Technical这把金刚钻了。   对于宏观/公司的分析研究和金融建模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你可能会用大量的时间在分析公司报表,行业研究上,也会分析大量的数据,从中得到一些灵感和启发。   对于偏量化(Quantitative/Systematic)的Hedge Funds来说,编程和数理基础是你的必备技能。大多数时间里,你需要通过自己编程建模和分析优化来找到投资策略。   对冲基金是靠交易策略盈利,所以赚钱能力或者潜力就是你的看家本领了。根据基金本身投资方向的不同会有不同要求,投基本面的基金需要有分析研究和估值建模的能力,量化交易类的基金需要有数学、统计和编程能力。   Hedge Funds并不适合所有人。在你决定要找对冲基金的工作之前,必须要明白,这是一个弱肉强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高压工作。对冲基金的目标就是为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每天要紧紧地盯着动荡的市场,所以如果你对投资或者市场没有打心眼里感兴趣,或者很害怕做出决策,这有可能会是一个非常令人痛苦的职业。   但如果你愿意接受这份挑战,就好好为之努力吧~   给想做对冲基金的同学准备的学习资料:   https://offerbang.io/giftdl/hf   Hi~ 我是Lindsay,会跟大家分享干货,乐乐呵呵涨点知识~ 坐标纽约,北大本科 - 哥大研究生 - JP Morgan投行 - Offer帮创始人(http://offerbang.io)   Youtube/B站/小红书 - Lindsay说   微信:lindsay2688   Linkedin:Lindsay (Luqin) Zou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结合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它是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 对冲基金和核心是就是要有对冲(Hedge),不管是股指期货对冲、商品期货对冲、统计对冲和期权对冲那种形式,总之要有对冲,对冲就是回避贝塔风险,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对冲基金。   谢邀。   这个问题,得要从对冲基金的源头开始说起。   对冲基金,顾名思义,就是风险对冲过的基金。   那么,什么是风险对冲呢?这个词对于国人来讲会有点陌生,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下面我用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巴萨和曼联要比赛了,你不知道哪边会赢,那么你可以两边下注,这样无论最后哪边赢了,你都能赚钱(至少不亏钱)。   再比如,杜蕾斯前不久收购了一家奶粉公司,这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风险对冲,如果你俩要享受生命的大和谐,又不想创造人类,那你多半会用上杜蕾斯的产品(当然你们也有其它选择),如果你想要并且成功地创造了人类,那么你会购买他家的奶粉。   真正做到旱涝保收。   虽然杜蕾斯管理层和职业赌客都不是搞基的,但他们的做法都是典型的风险对冲。   而使用这种方法,做多一只股票的同时沽空另外一只股票的基金,就是对冲基金。   这个时期,对冲基金的主要功能是把风险给对冲掉,如果要考虑到信达雅的翻译,或许我们中国人应该称之为:避险基金。   那么对冲基金最后是怎么发展成后来这样的形式呢?   这是对冲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虽然年景不好的时候,对冲基金可以把风险给冲掉,但是年景好的时候,它可能也把收益给冲掉了。   所以最初的对冲基金一遇上好的年景,收益一般跑不赢共同基金,有时候甚至跑不过标准普尔指数(你可以理解为美国大盘)。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你一个搞基的,你的业绩连大盘都跑不过,那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还要拿他们的血汗钱来给你搞基,为啥他们不自己搞?还要给你每年2%的管理费?就算这管理费给吃定了,为什么一定要给你,不能给其它基金?   那么作为一名专业的对冲基金经理,当然要想法设法跑赢标普,跑赢散户,跑赢共同基金,和其它的对冲基金。   于是在漫长的赛跑过程中基金经理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策略。而这所有一切策略,都只有一个战略目标:获得超额收益。   那么常用的策略都有哪些策略呢?   按照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知识体系,共有六种策略。   我们这里列举比较常见的三种:   一,全球宏观。   这类策略的代表人物是让英格兰银行和东南亚各国闻风丧胆的乔治索罗斯。   虽然索罗斯经常说起他的反身性原理,也有人说过他会调整仓位是因为他的背疼。   但是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东西,真正使他可以长期战胜市场的是他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了如指掌。   他可以一眼看出一个国家某项经济政策的薄弱环节,然后狠狠地狙击一把,赚到好几个B。   另一位代表人物就是以《原则》成名的,桥水基金的瑞达里奥,这位爷有一句座右铭:了解经济这台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独创的全天候策略,业绩也一直是杠杠的。   二,统计套利。   统计套利,顾名思义,就是从股票以往的历史轨迹中预测到短期的价格波动,然后利用这微小的波动进行高频交易进行套利。   所以这种策略对于数学的要求很高,同时需要辅以计算机程序(因为正常人脑处理不了这种毫秒级别的交易)。   这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数学博士,维布伦奖得主,前石溪大学数学系教授詹姆斯西蒙斯,自索罗斯把大量资产捐赠给开放社会基金以后,西蒙斯终于坐上对冲基金的头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冲之王。   三,并购套利。   这种策略的操作方法就是,先在二级市场不断增持公司股票,等股票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获得在董事会的话语权,然后通过某种方式(通常是换掉总经理)刺激股价上涨,然后高位套现离场。   这种策略可能会让一些人想起PE,但是和PE不同的是,PE在收购公司以后,会用比较长的周期改造公司,使之成为一家可以稳定盈利的优势企业才出售,是良性的。   但是并购套利,更多的只是庄家在操盘,股票脱手以后就不管公司死活了。   他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这类策略的代表人物是卡尔伊坎。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对冲基金领域,使用各种策略的大师,都可以长期地,稳定地跑赢市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像“数学是学好金融的基础吗”,“经济学是学好金融的基础吗”这类问题在我看来没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   如果你需要了解的是整个金融系统的运作,那么基本功是需要非常扎实的。   但如果你专注于某种策略,并通过你精通的某个模块来赚钱,那么你的技能点和知识面都应该有所侧重。   比如做全球宏观的,必须要很懂经济学,做统计套利的,必须要很懂数理模型(比如文艺复兴招的都是理工科博士),而做并购套利的,需要很懂公司的治理和运营。   只要能赚到钱,基金经理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阶段的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偏离它的本意,而不再是纯粹的风险对冲,而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而且做的都是投机倒把的活。唯一符合对冲这一特质的就是可以同时多空双开。   但是,对冲基金这一名称却被沿用了下来。考虑到中文语义,我们也许更应该称之为:套利基金。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或许正因为名字不是那么直白,才使对冲基金蒙上了一副神秘的面纱,显得更有逼格。   相比大众所熟知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似乎要更神秘。为数不多的媒体报告也常常围绕“索罗斯英镑狙击”、“麦道夫庞氏骗局”等负面话题,似乎,对冲基金是更高风险的投机行为。事实上,对冲基金因其更稳定的收益、更低的风险,成为机构资金和大规模家族资金的首选品种。比如,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桥水,为投资人管理着上千亿美元的资产。而且 ,对冲基金因为高比例的分红奖励,也吸引了大批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   什么是对冲基金?   还真很难用一句话来给对冲基金一个很准确的定义。美国投资人马拉比在《学习热爱对冲基金》一文中,总结了对冲基金的四个特征:1、私募。 对冲基金属于私募基金,不公开发行,有较高的投资门槛。2、业绩提成。对冲基金更考验基金管理者的资产管理能力,所以,投资人和投资管理者通常是共享收益,通常是2%的管理费,再加上20%的业绩提成。3、对冲。采用对冲的方式,屏蔽市场风险,只承担胜率较大的风险,以取得确定的收益。4、杠杆。可以借助杠杆放大风险和收益,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调整预期收益和风险。   对冲基金的投资范围很广,除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以外,对冲基金基本上可以投资所有的有价证券,股权、期权、股指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外汇,等等各种金融工具及衍生品。   在说对冲基金的盈利方式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个概念: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回报,也就是要有正的收益率,但是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我们都无法预知未来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投资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成正比,风险越高收益可能越高。那么,有没有可能既有高收益又有低风险呢?1952年,哈里.马科维茨最早提出了风险与收益同等重要的概念,开创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科学的开始。现代金融理论把投资组合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与市场无关的α收益,也叫做绝对收益,或者超额收益,与市场相关的β收益,也叫做相对收益。   指数基金完全跟踪的股票市场,是单纯的β收益,只要市场上涨指数就会上涨,指数下跌自然也就会下跌。对冲基金想要获得的是更有价值的α收益,也就是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要减少亏损甚至获得收益。易方达基金公司总经理刘震云曾这样比喻:α是肉,β是面。指数基金全是β,卖的是面;主动型公募基金有肉有面,卖的是包子;而对冲基金卖的就是纯肉。肉比包子贵,包子比馒头贵。   很形象地说明了“为什么对冲基金的管理费很贵”这个问题,所以,其实对冲基金追求的就是α收益。   金融市场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对冲基金也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在《富可敌国》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   1949年,美国投资人琼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到1968年,他的累计回报率几乎高达5000%,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基金管理者。在1965年之前的5年里,他的收益率325%,远远超过当时最热门的共同基金225%的收益率。   琼斯是如何做到的呢?在一份招股说明书中,他用一个例子解释了赚钱的逻辑:   假设有10万美元的资金用来投资,且近期内对市场持乐观态度。那么,琼斯的投资策略是这样的:借入10万美元,一共有20万美元;用其中的13万美元,买入好公司的股票;用剩余的7万美元卖空不好公司的股票;这样一来,净持有股票仅为6万美元。   未来,如果股市平均上涨20%,因为选择了好公司的股票,所持有的股票可能可以获得30%的上涨。而做空部分,因为选择的是差公司的股票,可能只上涨了10%,从而减少了做空的损失。整个组合的盈利是 13万*30% -7万*10% = 3.2万美元。   而万一未来股市平均下跌20%,因为选择了好公司,所持有的股票下跌幅度可能只有10%,而做空部分因为是差公司,下跌会更剧烈可能有30%的跌幅。这样一来,整个组合反而有盈利:7万*30%-13万*10% = 8000美元。   也就是说,不管是市场上涨还是下跌,琼斯的投资组合都能做到盈利。这是对冲基金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盈利模式。经过之后长时间的改进和创新,现在的对冲基金,有了更多的投资策略,包括:   1、宏观策略。 通过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直接对股市、债券、外汇、大宗商品进行操作,主要做方向性的交易。先对原生资产的走势做出判断,然后通过一些流动性好的衍生产品,比如期货进行操作。比较少做对冲套利。典型的宏观策略基金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2、统计套利。统计套利最核心的是交易模型,根据输入的市场参数,由模型计算出来应该买什么卖什么。爱德华.索普是第一个实现统计套利策略的人,也建立了第一个成功的量化交易对冲基金。   在对冲基金的风云录上,留下了非常多的故事:至今仍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桥水,曾与索罗斯量子基金平分秋色的老虎基金,曾风靡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背后是资本的盛宴,也有资本的血雨腥风。不管如何风云变幻,对冲基金在金融市场,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资本管理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对冲基金还没有成熟市场那么大规模,未来,随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相信会有更好的发展。   简单来说,对冲基金是投资基金的一种模式,指风险对冲过的基金。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讲官方定义,但还是放在这里供题主参考。   对冲基金是指采用各种交易手段(如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对二级市场上的证券和证券衍生产品进行对冲、互换和套期来赚取巨额利润的一种投资基金。   单看这个概念还是很好理解的,我猜题主觉得模糊是因为没有区分清楚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这一系列名词。   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国外的概念,最初强调的是其对冲风险的策略。但在对冲风险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在对冲风险的同时也很容易对冲收益,所以要想长久跑赢市场就很困难。基于此,基金经理们为了获得超额收益,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包括宏观策略、股票策略、相对价值、事件驱动、信用策略、相对价值、新兴市场策略、复合策略、CTA这八大策略。   现在对冲的概念逐渐被弱化,对冲基金相对更强调的是其非公开募集资金、有较高的投资门槛的特征,和共同基金(common fund)相对。   而私募基金是国内的概念,和对冲基金相似,同样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所以我们一般会把国内的私募基金等同于对冲基金。再根据投资的市场划分,私募基金又可以分为私募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于二级市场,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一级市场。   近年来金融市场结构日趋复杂,各种各样的衍生品不断推出,市场变化之快、投资难度之大,都让对冲基金灵活操作、复杂投资策略的优势凸显。   HFR(Hedge Fund Research)上半年的时候报告公布了全球Top20的对冲基金(数据截至2019年9月)。如果按照投资策略划分,宏观策略在海外是最为主流的策略,策略容量大,被誉为对冲基金“皇冠上的明珠”,像桥水、AQR、曼氏、文艺复兴科技、千禧都是很有名的做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   至于国内,根据格上在11月13日公布的最新百亿私募名录,我导到了Excel中筛选了下,目前百亿规模的私募有61家,其中有47家都是做股票策略,出名的包括高毅、景林、淡水泉。   股票策略是指基金经理通过做多做空,投资股票和股票衍生品,对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要求较高。股票策略这一赛道目前还是比较拥挤的。国内目前会形成这样的格局我觉得还是和国内的资管行业性质有关,很多私募的基金经理都是公募基金出身,会看股票,但是商品并不一定会看。   但是国外爆火的策略——宏观策略,目前在国内的竞争者较少。根据榜单数据,目前百亿私募中做宏观策略的只有凯丰、双安和银叶。   确实宏观策略的要求很高,因为股票、债券、商品都要做,所以没有一个四五十人的投研团队其实是真的很难做好宏观策略的,如果团队人数过少可能都无法覆盖到全部的资产及好的赛道,这样根本没办法实现资产联动。Anyway广铺人力是远远不够的,宏观策略还需要结合宏观经济与微观指标,动态灵活地配置各类资产。综合以上要求和宏观策略的本身特质,国内做得好的宏观策略管理人并不多。   最后总结一下,对冲基金是资管行业的一个分支,资管行业还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银行理财、保险这些。而对冲基金又可以因为策略的不同,划分为宏观策略、股票策略等等。我在这里简易地画了一个韦恩图,供题主参考。   这个名词,起源于 1949 年由阿尔弗雷德·琼斯管理的对冲基金。   接下来,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对冲基金的原理。   1949 年,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琼斯的记者创立了一只基金,并通过这只基金管理了一个小型的投资组合。   通过研究,他发现了一些定价明显偏高的「烂」股票,如果能够做空它们,就有可能赚一大笔钱。   但是做空风险很大,特别是在大盘指数波动比较大时。   如果大盘指数短期内快速上涨,这些「烂」股票很可能跟着上涨,那么他的空头持仓就很容易爆仓。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想: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抓住做空「烂」股票的机会,又能规避大盘上涨风险呢?   阿尔弗雷德找到了这种方法。   他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对冲结构,也就是在卖出一组「烂」股票的同时,买入相同金额的一组能够代表大盘的「好」股票。   在这样的对冲架构下,如果股票指数(简称「股指」)出现了短期快速的上涨,那么多头组合(做多的股票组合)那一边的盈利,就可以挪过来弥补空头持仓的亏损,这样就不会爆仓了;反过来说,如果股指快速下跌,那他在空头持仓上就会产生大量盈利,可以用来弥补多头组合的亏损。   这样一来,整个组合就对股指的大幅波动免疫了。   也就是说,组合的盈利基本不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运用对冲思想的股票组合成功的关键在于投资者选股的能力:想要盈利,你选的「烂」股票就要在下跌时比大盘下跌得更猛,选的「好」股票就要在上涨时比大盘涨得更多。   就是基于这样的对冲思想,阿尔弗雷德管理的基金从 1949 年到 1968 年,累计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 5000%,他本人也被称为「对冲基金之父」。   经典的对冲组合   上面讲到,阿尔弗雷德的对冲基金利用对冲思想规避了市场波动的影响。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对冲技术可以做得更复杂,大幅改变投资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   接下来,介绍几个经典的体现对冲思想的交易案例。   案例一:配对交易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配对交易这种策略的基本逻辑:两个基本面非常接近(所属行业相同,行业地位相当)的公司,它们的股票价格应该有「均值回复」的特征。   什么叫均值回复呢?就是说,从长期上看,这两个公司的股价应该维持在一个很稳定的比值之上。   既然这样,在两只股票的价格对比出现明显偏离时,我们就可以通过配对交易的逻辑,赚取它们股价修复的钱。   具体怎么做呢?   假设有这样两只股票:它们背后都是已经稳定运营超过三十年的航空公司,分别是公司 A 和公司 B。   这两只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几乎一样,市值比也基本维持在 1:1。   但是,受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发生了偏离,公司 A 的股价上涨了,它们的市值比变成了 1.5:1。   这时,如果你认为长期来看这两只股票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本质差别,就可以通过做空公司 A 的股票,做多公司 B 的股票进行配对交易,赚取它们价值修复的钱。   而且,配对交易的策略效果跟行业的波动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对两只股票做多和做空的配对操作,对冲掉了行业涨跌的风险。   这就是对冲思想的神奇之处:它只会暴露我们想暴露的风险敞口,不会受行业整体性因素的影响。   案例二:索罗斯的宏观对冲基金狙击英镑的故事   再举一个很有名的对冲组合的例子,那就是索罗斯的宏观对冲基金狙击英镑的故事。   1992 年,索罗斯通过研究欧洲各国的经济形势和汇率机制,发现英镑相比于德国马克明显被高估了,于是他做空了大约 100 亿美元的英镑。   他没有这么多本金来做空,就使用巨大的杠杆,这样一来任何微小的不确定性都会被几十倍地放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必须使自己的组合精准暴露在自己最有把握的判断下,对冲掉所有的不可控因素。   这笔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概括地说,是英国和德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两国间的固定汇率机制之间存在根本矛盾。   因此,核心的判断是英镑将相对德国马克贬值。   这里显然还有一个额外的风险暴露:还存在两者同时升值,只是英镑升值较少的可能性。   所以索罗斯在做空英镑的同时,又做多了德国马克,这样就降低了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巨大风险,将这笔交易的实际风险精准暴露于「英镑与马克的相对汇率将下降」这一核心判断。   最终,索罗斯通过这一系列的对冲操作,赚取了 15 亿美元。   与这个组合类似的宏观对冲基金,在针对重大投资机会下注时,一般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对冲手段,对冲掉低可控的影响因素,精准暴露于它的核心判断。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会有加上巨大杠杆、博取巨额收益的底气。   案例三:对冲思想在私募基金行业的应用   我想讲的第三个例子是对冲思想在私募基金行业的应用。   最经典的应用,就是号称能够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同时回撤极小、盈利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   市场中性就是对冲掉市场波动的意思。   在中国市场上,市场中性基金的投资组合一般由股票多头组合和股指期货空头构成,并且股指期货空头的市值跟股票多头市值相等。   这样,市场整体波动在股票多头产生的盈亏就恰好与它在股指期货空头产生的盈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市场中性基金的这一特点,就使组合整体收益对市场波动免疫,只赚取股票多头组合的超额收益。   下面是市场中性产品的收益结构。   股票多头组合收益 = 指数多头收益 + 选股超额收益   股指期货空头收益 = 指数空头收益(即指数多头收益的相反数)   市场中性基金收益 = 股票多头组合收益 + 股指期货空头收益   = 指数多头收益 + 选股超额收益 + 指数空头收益   = 选股超额收益(「指数多头收益」和「指数空头收益」相抵消)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对冲思想听起来挺有道理,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高贵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贵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高贵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个什么鬼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zyoue.com/post/3928.html发布于:2025-11-27